现实与传统之间的对话
尽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还是不断有中国设计师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最近几年得到“红点奖”等等国际设计大奖的设计师大有人在。“我们自己也设立了'红星设计奖’,推动中国设计的发展。”但在潘公凯看来,这还不够。
对于那些在国际上不断斩获奖项的设计师,如何与传统对话,究竟要不要大量使用传统语汇,还是一个问题。曾经获得“红点奖”的设计师贾伟,这次带到设计大会特展“十二·间——中国生活设计概念展”的,是他的“上上签”系列。这个系列中有香座、茶桌、牙签盒还有名片盒。“我的概念来自于中国的'上上’,好像'坐,上坐,请上坐’,还有以前文物出土,极品文物上会贴一个条'上上’。我把这样的概念用到这些器物里,能体现出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我是主张大家要一拥而上地使用中国符号的。”他话音坚定,“大家都用,看谁用得更好,斗个你死我活,野蛮生长,这样好的风格自然就出来了。”设计了“雷锋鞋”的新锐设计师左智越,对中国传统也有很深厚的感情,“中国的很多传统设计其实是四两拨千斤,好比旗袍,大家都知道穿的时候要挺胸才好看,那旗袍就把领子做成高领子,胸膛自然就挺起来了。我们骨子里的思维还是中国式的,只要细节设计得好,中国人对这些设计就会有归属感。”
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师之一李凤朗的看法则与贾伟和左智越不同。“我很恐怖谈传统,我也做了十几年设计了,仍然不知道什么是风格。中国有符号性的东西,但是一股脑上,盲目地去做,就有匠人的感觉了。我认为还是需要深入到更本质的角度,看你到底需要什么,用更多认知的成熟的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新问题,而不是拿老经验去套用。”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石振宇看来,在传统之外,设计师还应该立足于现实。大规模的设计专业扩展,是在高校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行的。“大学缺乏关于人文道德的教育。如果一个设计师连该怎么生活都不知道,怎么能做好设计?”他对突破中国设计的困境的建议是,让设计师们走出校园的象牙塔,“社会和学校一起培养出来的设计师,才是真正好的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