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欧、英美日等国,设计产业已十分发达。而正迎头赶上的中国设计,面对着“传统”与“现代”语汇之间的斗争
“我们现在需要'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结合,最好的结合点就是设计产业。”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世界设计大会暨北京国际设计周”开幕式上这样说,拳拳之意溢于言表。然而中国设计面对的现状,用中央美术学院潘公凯院长的话来说,仍然是“中国落后了50年,现在需要迎头赶上”。
而在北欧、英美日等国设计产业已经十分发达的情况之下,正在迎头赶上的中国设计,却面对着“传统”与“现代”语汇之间的斗争。方兴未艾的设计教育更是需要从头开始,考虑自己真正的方向。
中国设计初级阶段
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厅,众多“设计周”周边的展览当中,“二十世纪中国平面设计文献展”占据了最核心的位置和最大的展厅。文献展按时期分为《国民·生活》、《人民·英雄》、《公民·时代》三部分,观众能够瞬间穿越时光隧道,除了回到新中国成立前“月份牌”上的旖旎世界,也能回到改革开放开始之前的激情三十年。“1949年~1979年间创作的300多幅经典宣传画,规模基本上是空前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策展人许平介绍道。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工业设计和平面设计实际上已经悄悄起步,那时的很多广告现在看来也不感觉过时,“牛奶棒冰”有肌肤白滑的女模特,仍然有着难言的性感魅力,这种语汇至今仍在各种广告当中广泛使用着。“但是中国后来就错过了设计的黄金时代。”潘公凯这样说。
“上个世纪40年代,是世界设计最黄金的年代。包豪斯全盛的时代,中国正在极度贫困和混乱的内战当中。二战结束后也没有开始经济建设。到80年代推行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之前,计划经济下的中国,生产力很低。设计行业也就没有什么条件发展。”到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上了轨道,设计行业也有了需求,大专院校才开始大规模培养设计人才,“那时候才开始引进包豪斯”。而那时包豪斯已经成为国外设计界心目中需要超越的经典。
根据潘公凯的统计,现在中国2000所高校,有1000所左右设有设计专业,每个学校的设计专业有2000到3000人。但是人才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实力的增强,“在制造业生产链条当中,中国占的是中间最低的一段,不占研发也不占品牌推广,中国的设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中国设计经常面对着使用西方语汇就被视作抄袭,而使用东方传统语汇则被视作卖弄中国概念的困境,创新力不足更是让人们对中国设计常常失望。
而在世纪坛的设计特展当中,一边是“十二·间”的生活概念设计展,中国设计师顶尖的水准在这里呈现,另外一边则是“国际工业设计精品展”。相比之下,世界设计大师们的作品还是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国设计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