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逆市上扬,不论是在产值的创造还是文化服务的质量上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汉风”必将超越“韩流”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被媒体称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
他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创意产业能够找到自身发展的机会,如国际市场上的“口红效应”,上世纪80年代日本动画王国的崛起,90年代韩流的风靡,等等。这些经验表明,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带领经济走出危机的先导产业,并能够促进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言,其积极意义不只是一个新兴产业的概念,而在于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创新的推动,以及在更广泛领域的系统性创新。
厉无畏对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美国人利用中国的文化开发了“花木兰”、“功夫熊猫”等,赚了大把的钱;日本人利用“西游记”、“三国演义”拍动画,编游戏。外国人都在借中国文化发财,我们岂甘落后?以中华文化之精华为基础,注入时代元素,融入产品与服务中;把文化创意、高新技术和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借势开拓国际市场,必将超越“韩流”,掀起巨大的“汉风”。
开启文化创意产业黄金十年
陈少峰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著名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者和推动者。
“2010年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黄金十年的开端,将有一些新的发展。”对2010年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陈少峰给予了极其乐观的分析,“其一,2010年将是文化企业的上市年。已经有许多文化企业在排队准备上市,预计2010年将有不少于20家的文化企业上市;其二,政产学各界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形成普遍共识,由此,各个地方政府将把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其三,文化事业单位的企业改制工作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已经改制的文化企业将完成初步的市场化过渡。同时,三网合一的数字内容产业和广电系统的文化创意发展模式将出现新的探索和发展;其四,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特别是各国风格多样的创意设计,将给我国的设计产业和会展业带来较大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照亮北京未来
2009年,吴锡俊从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变身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文化创意产业,是他一直“鼓吹”的主题。
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全线飘红,全年实现收入约4500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提前实现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2%的目标。2006年起,北京市设立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亿元面向社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4年来,已安排专项资金20亿元,支持重点产业项目365个,带动社会资金近200亿元。”
由于北京市确立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方向,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具有发展潜力的“创意”,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了,成为许多年轻创意产业人士实现梦想的乐园。目前,北京已有各类文化创意企业5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8000家。文化创意产业已吸纳就业超过百万人,高端人才更是加速聚集在北京。
文化创意产业塑造国家形象
范周教授是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文化创意产业参考》杂志社总编辑。作为联合国“创意经济顾问”和中国2008年度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之一,范周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
范周认为,文化创意产业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有力塑造者。以日本为例,1995年确立“文化立国”战略,直接组建、参与和支持设立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基金组织,疏通、拓宽资金流入渠道,保障文化资金供给充足。瞄准迪斯尼在东京和香港登陆,日本迎头而上,强力启动动漫产业。先是用自己创造的“口袋妖怪”、“皮卡丘”、“Kitty猫”等围攻“米老鼠”,把国内的少年儿童拉拢过来,然后直“袭”美国本土。之后,日本动漫席卷全球。动漫出口利润一举超过汽车和钢铁工业,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高歌猛进。
范周认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将在政府监管方式、版权保护与输出、集团化等方面得到重点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