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起街头摄影时,会联想到「大师、新闻、纪实、莱卡」等字眼。亨利·卡蒂埃·布列松、马克·吕布、森山大道……一连串大师的名字成为了街头摄影史上的丰碑。其实,智能手机拥有和大师们相似的惯用焦段,和他们一样同处在公共空间,很大程度上差别是在观察力上。
大多数手机摄影爱好者都有随拍的习惯,几个技巧其实能帮助大家将手机随拍提升一步。街头摄影,对于手机拍摄者来说并非遥不可及。
当你走上街头,请相信一件事:手机也可以拍出优质的街头摄影,或许比隔壁用莱卡拍照的王二胖都强。但同时也请忘记一件事:你所学到的三分法等构图法。
和棚拍、摆拍不同的是,街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随机的、突发的,因此我们的拍摄也应该是即兴的。这个时候去强求构图法,有些不现实。我们总不能指望,「哎,那个人物,快到我的三分点上来。」「哎,那只鸟,你怎么不飞到我的景框式构图中去?」
即便某些成功的街头照片是符合一些构图法则的,但那大多是结果而已,不是拍照时候的深思熟虑。
街头摄影靠眼睛,迅速、不假思索地拍下被触动的场景,显得更为重要。
尽管这张照片符合三分法,但这并非是拍照时候的深思熟虑,三分法只是结果
但请熟悉手机拍照手势,包括但不限于:
抢拍:快速拿出手机并从锁定状态切入摄影状态(iPhone是锁屏时从边缘向左划屏);
连拍:按住快门连拍,面对一系列运动的场景,通过连拍增加捕获成功率;
多种快门触发:虚拟快门,音量键,耳机等;
单手操作:遇到突发情况而一只手又被束缚住的时候,单手也能操作手机、
和肥皂泡一起玩耍的孩子,用连拍,最后选出合适的照片。
肥皂泡转瞬即逝,拿出手机在一秒以内从锁屏状态进入摄影界面。
当我们谈论如何拍出好照片,总会被教导「多角度拍摄」,然而这个攻略还是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我建议大家换一个思路,不要把自己当作是摄影师,是人,而是当作──狗、蚂蚁、鸟、苍蝇……
以更主观的角色带入来拍摄照片,会获得独特的效果。
紧贴地面,蚂蚁视角,平时觉得平庸不已的电动车也会变得高大起来。
狗视角,湿漉漉的地面有些让人恶心,但正是这种感觉给照片带来了情绪。
当然,我们不必每时每刻都分裂成不同人格,有时候的主观仅仅是人类自己的
主观,人类的主观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视角受限。
作为拍照的人,不要拘泥于我拍的东西都是全的。因为在真实的世界中,人的视角是很局限的,这种局限反而让观众具有代入感。
莫斯科,拥堵的街头。甚至没有表现一辆完整的车,但观感没有受到影响
关于主观,我想起了这样一张照片,我想这是主观摄影的极致了吧,请体会一下:
在知乎有个问题:有哪些不经意拍出的照片却很惊艳?很多朋友表白了这张照片「闹脾气的小女孩」。我问他们为什么,大多朋友表示是光线吸引了他们。
英国布莱顿。夏日清晨高纬度的地区,带着颜色的光线斜射,拉长影子,奠定了电影般的基调
光线和影子在街头摄影中是很讨巧的,特别是这些光影:
被拉长的影子;
带有颜色的光线;
从缝隙和街角投射出的光线。
英国伦敦。女孩的影子和墙上的黄色圆形光形成了有趣的呼应
伊斯坦布尔。倒置的影子
伊斯坦布尔。从缝隙透出来的光线,人物的长影立刻让画面生动起来
布拉格。被拉长折叠的影子
土耳其马尔丁。拱廊光影
在街头摄影中,将光影运用到极致的大师──香港摄影师何藩,向他致敬。
卡帕说过,「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近,可以产生更明显的临场感。而我认为,在另一个极端,还得去挖掘远的魅力。
更准确地说是让主体「更大」或「更小」。
伊斯坦布尔。更近的视角,让观众有加入他们谈话的即视感
伊斯坦布尔。城墙上的妇女,让他们极小的剪影处在空旷的画面中
「牙尖」在成都方言里表示八卦,同时也含有刁钻,古怪、莫名其妙的意味。在街头摄影中,去寻找人物和事物之间的幽默感,巧合,戏剧性,突发事件,反讽。
英国伦敦。红衣女和老头
英国伦敦。狗。构图重心偏移,凸显一种莫名其妙的气质
英国怀特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