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17岁时,他的父亲因食道癌离世,那时他还是高三的学生。“我体验过那种无助,我当时也曾想成为医生去治疗癌症,不让一个孩子那么早失去父母。”不过最终赵勇并没有走上医学的道路。当了解到每年因为车祸死在路上的人数要远高于死于食道癌的人数时,赵勇就想,如果能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做好技术,救更多人的命,也算圆了自己少年时的一个梦想。在世界上,不只有医生可以救人,工业同样可以救人。事实上,正是工业的发展使人们的平均寿命从100年前的40岁提升到今天的70多岁。“我特别希望通过科技恢复一些美好的人性。”
当前,赵勇的当务之急仍是把人工智能带到全新领域,为行业重新树立信心。“我在不远的未来会写一篇文章告诉人们我理想中的surveillance(监控)应该是什么样子,应该具有哪些属性。这个东西我们在短期内不能实现,但是我们会把它当成目标。”
更远的愿望,赵勇希望把人工智能带到人们生活中去,让城市智能化。这并不是简单的“物联网”。“‘万物皆联网’是个好事,但它的核心不在这里。若你只是把一个烟灰缸和拖鞋连起来,那有什么意义呢?真正有意思的是‘万物皆智能’。互联网已经变成一个工具,我们应该想如何在因特网上建造出智能来。”他希望建造一个宏大的视觉网络(visual sense network),把数据收集起来,使得人们可以挖掘和应用这个数据。“如果说谷歌非常伟大的地方是建立了一个类似于机器人的搜索引擎,让人们可以用检索的方式在因特网上提问并获取信息;那么,视觉网络则可以让人们向大自然提问。这是我终极的理想,我们就要让计算机像人一样思考。”在赵勇看来,5年前他想这个问题是疯狂的,但最近的讨论证明这个项目的工程已经不再是科学问题。“所以这件事情是非常有趣的。我们能够达到今天的成就,跟我的老板汤姆·迪恩、我过去的导师汉斯皮特·菲斯特,跟这个领域很多重要的科学家是分不开的。我原来认为很多事情要2050年才发生,但我现在觉得可能2030年就会发生,甚至在2020年就可以部分实现。这是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