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付费是层窗户纸,一旦捅开很多事就豁然开朗了。从去年知识付费开始火热,今年就有好多从没见过钱的创业项目突然间开始盈利了,而且是不同的领域都在盈利。
2、知识付费算是个后验产品,基本上一开始判断单款产品怎么样很难,这与电影、书本类似。再过一阵子,估计就有知识付费导流平台和知识付费版的“大众点评”或者豆瓣了。
3、知识付费的效率之高令人惊讶,在得到APP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已经有18万人订阅,而薛兆丰老师在北大教学这么多年,估计听他讲经济学的学生也不到18万人。民智的开化速度会以百倍计。
4、一些刚开始对知识付费指手画脚、冷嘲热讽的知识KOL们,已经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了,这充分说明骂人是没啥成本的,但不做是会有损失的,是吧。
5、只要做得好,就会有人出来挑毛病,而且一定会挑出毛病来。评论家们对这个领域的领头羊极度关注,早就用显微镜在审视了,从某些人评论的方式看,即使爱因斯坦过来讲相对论,也可能会被喷得体无完肤,这就是出人头地的代价。
6、为知识付费的人,一部分是为了缓解焦虑,一部分人就是为了提升自己,这跟过去的培训、看书没区别。总有人看完书立刻开了天眼,也有人看完书一脸懵逼,说知识付费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知识焦虑,这种说法的人,显然没有仔细研究过统计学。
7、越高级的人越爱学习,而且即使他们学习的内容和初级的人完全相同,结果却天差地别。
8、关注打开率和续费率的观察者,依然是知识付费的怀疑者,他们是在试图找到证明知识付费不成立的证据。其实,大学里的旷课率比某些知识付费产品高得多。
9、知识付费的护城河并不高,谁都可以用更高的价格去挖头部作者。但知识付费最终和餐饮行业是一样的,没什么秘密武器,最终比的还是勤快和认真。
10、头部未必是最赚钱和体量最大的,这个行业将来可能出现很多隐形的冠军,就像我前一阵子遇到的一个创业者,在做广场舞的相关创业项目。
11、一个人,即使再厉害,常年不进步也是很可怕的,更可怕的是,他会用当年的成功来为自己的不进步找理由。
12、所谓认知升级,被许多“精英”们鄙视,认为这是知识付费忽悠人的一种说法,我并不理解这些鄙视者们究竟是咋想的。
13、人越学习升级,越会给自己过去的言论“打脸”,认知上而非道德上的打脸其实挺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