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是一门心理学。
每一个成功的广告案例,背后一定利用了某种人类的某种微妙心理,加以适当放大与夸张。
王老吉对加多宝的PK---心理机理:人对矛盾/争端反应趋于敏感;
杜蕾斯系列广告---心理机理:人对性话题的渴求与抑制的微妙平衡;
记得有个理论,说广告需要一定程度上让大脑处于"超频状态",才能激起最大化的关注,
以上案例正好也证实了这个观点。
这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基因,为了让人类警觉危险事物---上文中的争端等---让人类获得更高的生存率。当然,祖先想不到还顺便成全了一批广告人。
然而,把强迫症作为机理应用在广告上的,确实比较罕见。一点资讯的一则广告,有意无意的当了次吃螃蟹的人。
这波轰炸的诱发弹是一则报纸广告。
当天不知道多少人,拿着报纸一边喊着"难受死了,逼死人了啊",一边开开心心的发了朋友圈。这就是典型的"大脑超频"。
但张报纸,还只是个先导。热热身而已。
如果说制造问题是唤起注意力的武器,那么制造问题后给出答案,还把关键信息藏起来,这种手法就是核武器了。
你可以脑补下,别人对你说"你这个人吧…算了,不说了",你的感受如何?
这是一点资讯的第二波强迫症武器轰炸,地毯式。
广告上的核心全都被覆盖了。在人感知上形成了"越不给看越想看"的效应。
内容上:家居美食育儿星座运势游戏教育职场女司机铲屎官奶爸驴友热点民生社会娱乐体育搞笑美女媒体腐女LGBT二次元党单身狗军事古典文学世界时尚达人摄影党……...
地域上:北上广CBD360度全覆盖,无死角。值得提一下的是,全覆盖但不意味不精准。
KTV--音乐内容、簋街--美食内容、望京--广告狗、上地--技术宅
不同区域还做了定向爆破,让媒介渠道成为内容一部分,这个要点赞。
除了地理位置,基于品牌的定向爆破更加准确。不同品牌往往对应特定的人群。
一点资讯作为移动互联公司,深谙品牌跨界联合,互相带量的玩法。
嗯,杜蕾斯当然还是老样子。
成功唤起强迫症们的注意,广告并没有收手---你不能只给受众制造问题,你还得解决问题---于是广告嬉皮笑脸地说"难受了吧,扫码吧。扫码给看挡住的答案",更深一步达成了"邪恶"的目的。
到这一步,攻势已经有成效。一点资讯没有满足于线下广告,线上互动也要带一波节奏。
广告主的理解,强迫症话题,更符合互联网传播语境,更适合在线上传播。
于是微博微信都热闹起来了。
在微信端,一个刷屏朋友圈的H5总是必不可少的。一点资讯的做法是"好,广告你看了那么多了,现在给你平台,你可以DIY了"你可以狠狠地"强迫症"一下你的朋友。说个秘密,又不给关键信息。这种窥私欲也成为了传播动力之一。
在微博端,针对不同的段子手,一点资讯采取量身定做的策略。比如回忆专用小马甲这张,被他的粉丝们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这波传播玩high了,也玩开了。传播到末尾收官期,甚至做了这么个彩蛋
连门户网站的标题都用1.1做了遮挡。
内容到形式完成了大统一,这波1111真是6666。
尾声:
限于篇幅,很多素材还没有展现。但整体脉络已经很清晰了。
策略先导,找到人心中强迫症作为心理战突破口,创造戏剧冲突,引发关注;
再用扫二维码的手段解决冲突,引导流量。
线下投放,全面覆盖,渠道定向;线上讨论,激发话题,带波节奏。
整个传播一环扣紧一环,节奏做得十分紧凑。
据悉,这轮campaign目前尚未结束,下一步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