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过新年,凡事都想跟“年味儿”蹭上点边,想把这“味儿”的浓度加到满格。
每年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年前,不仅是对新年那七天的假期有了期待,可以回家陪陪爸妈,看看电视吃吃东西,把日子过得悠闲,更是因为幸好有了“过年”这样 的习俗,可以歇一歇,像是难得停靠的中转站,仿佛旧年的不愉快不顺心都因为这个中转期可以烟消云散,又总会对还未到来的新年充满着美好的祈愿和期盼。
既然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也都充满回忆的过年,那创意人和受众之间就有了共有的话语体系。这样的项目有了先天的情感连接,无论如何都会觉得和自己有关,当然可能也因为多了一份“做完这一波就可以放假吃吃喝喝”的懒人心态。
“年味儿”,这个本来自然而然出现的感觉,却不知不觉变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感慨。
“总觉得现在过年没什么气氛了,连鞭炮都不太放了,新衣服也不会特地去买,反而要面对那些叽叽喳喳的问题!”
“关键是收红包变成送红包了吧?!”
“现在大人小孩都捧着个手机,晒图聊天,连红包都可以支付宝了,总感觉少了点人和人的交流。”
说起过年的心得,每个人都会产生一连串的感悟,表现着对往年过年的失望,又流露出对“年味儿”的向往。这个“年味儿”真是个妙不可言的存在,要勇抱它,还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于是,我们在试图寻找年味儿的真谛,不断展开了实验……
【实验一】
议题:旧年的总结,是一种年味儿吗?
过程:我们把摄像机对准两个典型聚会,分别在年夜饭和年会,将忆苦思甜的心里话摆上台面。在反差与碰撞,认真与嬉笑中,看到似曾相似的场景,与感同身受的自己。
实验结果:那些以过年的名义聚在一起,畅谈心里话分享好味道的时刻,就是一种年味儿。
【实验二】
议题:收红包和送红包,哪个更有年味儿?
过程:天猫联合BDuck首次推出了限量版过年大红包,出了字谜版本和粤语版本两套。那些看起来俗套又陈旧的祝福词,恰恰是几十年未改变的“美”。
实验结果:比起红包里的钱,那些收到红包时刻的笑脸,那些送出红包时候的自(bu)信(she),就是一种年味儿。
【实验三】
议题:过年是不是一定要回答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才算蹭上年味儿了?
过程:“什么时候结婚?”“有男朋友了没?”“什么时候生二胎?”“期末考了几分?”……过年总免不了这些头疼的问题。天猫联合八家机构、达人共同探索: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有什么招数回避?最有效的办法,即是——制造新的话题,让气氛不减。
实验结果:为转移关注点而主动提出的食物和八卦,就是一种年味儿。
毕竟,“年味儿”不会空穴来风,也不会气势蓬勃,它是一顿其乐融融的年夜饭,是孩子们的笑脸,是帮妈妈完成的一道菜,也是回家后淡定和舒适的心情。它从来不过时,也从来不会变淡,只看我们有没有去感受和品尝。
最后,希望阿里年货节能借由丰满的年货,为你的年味儿多增加一点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