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出一个基本原则:
支撑我们做出购买行为的,不是理性的判断,而是我们自以为理性实际上十分感性的判断
别着急反对,看完底下的文章,你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我们还确实是不过脑子就买了很多东西呢。
想让消费者变无脑,最简单的套路有三种:
1.多就是好,大就是好,看起来牛逼就是牛逼,听起来牛逼就是牛逼
举例:
哇哦,美国上市公司耶,牛逼耶,如果你正好想学网络营销,看到一个美国上市公司,此时是不是已经动心了?
如果你是目标用户,你的潜意识是这样想的:
然而谁都知道,美国上市公司和教得牛逼之间——
但是,消费者就会吃这一套,而且吃得非常心安理得。
为什么?因为——
在无法100%了解产品时,消费者倾向于从侧面出发,去推测产品的好坏
所以,请记住这一点:
真正的营销,不在于告诉消费者“我们的产品NB”,而是让消费者自己得出结论“他们的产品NB”。
原因:人最相信的,永远是自己,因为我们都觉得“自己不会害自己”、“只有我会对自己100%负责”。
你告诉消费者的,消费者会觉得“他这么夸自己,还不是想让我买东西!我偏不信!”
相反,如果你告诉消费者,“我们是上市公司,很牛逼哒!”
消费者自己就会进入这样一个脑补状态:
美国上市公司耶=很有钱耶=说明之前赚了钱呀=钱从学费里来=学费是学生交的=钱多=所以学费多=所以学生多=大家又不是傻子,能买肯定说明不错=教的不错的=我也试试吧!
再想一想,是不是,你看到的大多数非常流行的广告,好像都没有直接说自己的产品哪儿好哪儿好?
随便找几个例子:
比如这个:
销量多==喝的人多==产品好==我也要喝
比如这个:
品牌多产品多==实力强==赚钱多==选择的人多==产品好==我也要去这儿买
再举个反例:
顶尖的工业设计==嗯,怎么个顶尖法?
康宁玻璃机身==嗯,康宁,有啥用?
完美对称==嗯,完美……嗯?
没有脑补,想把消费者都变成理性的人?
没鸟用
(说明:我不是锤黑,我自己就用锤子手机,我很吃罗永浩的“情怀”,至于情怀的本质是什么,后面也会说)
看看别人家是怎么玩的:
三星啊==牛逼==下血本==牛逼
夏普啊==牛逼==下血本==牛逼
……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牛逼
满屏幕就三个字:“我们用的东西牛逼,所以我们也很牛逼”
所以,以后写文案的时候,别光顾着夸自己了,适当吹一些牛逼,让消费者觉得你牛逼,就好了。
正所谓:
消费者觉得你行,你怎么说自己不行,也是行。
消费者觉得你不行,你怎么说自己行,你也不行。
那么,如何在吹牛逼的同时,让消费者觉得你行呢?
很简单:
1,用巨大的数字来让消费者震惊
2,如果没有巨大的数字,就跟你的竞争对手对比一下
3,尽量与普通人觉得“牛逼”的符号靠拢
举例:
香飘飘的奶茶广告说自己卖出7亿杯(具体的说法忘了)
其实就是在告诉消费者,我卖得好,选择我的人多,选择我的人这么多,肯定没错的!不选我的话,有风险哟!
唯品会说自己的注册用户突破一个亿
也是一样的道理——选择我的人多,这么多人选择,应该没错。
加多宝没有说自己一年卖了多少罐,但是他说“每10罐有7罐是加多宝”,这就是明显在告诉消费者——10个人里有7个人选我哟,选我没风险哟!
小米这个路数就更不用说了。
想一想今年前些日子小米的换屏事件到底搞出了多大东京,消费者有多么愤怒,就可想而知了,而小米做的,只不过是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用了A公司的屏幕,结果在出货时换成了B公司的屏幕。
2.同类感——别人觉得好就是好,别人有效果就是有效果,别人买了就说明没问题
别忘了,人类一直是群居动物,我们的思考方式传承于20万年前的群居生活。
典型案例1:
你有没有买东西先看评价的习惯?你为什么要先看评价?评价好,商品就好吗?
典型案例2:
看完评价你还要看看用户案例?就不说现在的用户案例有几个是真的了。他们用了有效果,你用就也有效果吗?
此时消费者的脑袋中想的是:
好吧,还用我多说么?
脑补过程很简单:
他用了好使==商家一般不会骗人的吧==这么多人用了都好使==这么多人见证就更不会骗人了吧==这个产品一定好使==我用也好使==“添加购物车”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刷评价,并且刷了还不算,还要截成乱七八糟的图出来逼着你看: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买东西的都会放个客户案例之类的玩意儿上来。
总结:
商家之所以这么做(我们之所以吃这一套),本质原因是:
“跟着大家,不要乱跑,危险系数会小一些”——这是自几十万年前开始,就根植于我们骨子里的本能。发生购买行为前,我们也会本能地去找大家对这个产品的评价。
实际上:
一个产品好不好跟评价有必然联系吗?
尤其是中国这网络环境,人家说好,你就敢信?
所以买东西之前,啥都别废话,试用一下再说。
OK,言归正传,我们在写文案的时候如何营造同类感呢?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写案例。
1.长篇的案例,比如XX用了我们的产品之后的心得体验。
2.短篇的案例,包括【用户评价】【购买评价】等
3.直接的用户证言:大家去书店逛一圈,看看每本书的封面或者封底,是不是都得找几个大牛过来做一下推荐?
3.制造认同感——“我们是一类人啊朋友们”
说在前面: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谈情怀
其实世界上没有情怀,有的只是认同感而已
教英语的老罗为什么牛逼?
因为他教得好?
因为他幽默?
也许,但没说到本质上。
因为他正好符合了大多数人心目中好老师应该有的样子,所以大家认同他。
试想一下,你被12年填鸭教育、各路SB老师(我没有说所有老师都SB,我这辈子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我的两位老师)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突然有一天,你的同学说:
“有个叫罗永浩的胖子,会在上课的时候讲段子诶。”
然后你去搜了他的演讲视频,发现他不仅讲段子,还不喜欢站在讲台上,跟学生们各种逗贫……总之,那一瞬间,你的心里早已被丘比特射成了筛子:
后来,老罗做了手机。
此时的熊孩子已经长大,到了能够自己买手机的年龄了。
他们的情况(市场的情况):
被某米牌暖宝宝暖得死去活来
为了肾系手机,除了肾什么都卖了
有人宣传发烧,有人宣传性价比,没钱的大学生和小蓝领被关心得不要不要的
就是没人关心一下没钱的文艺青年(老子家具买不起,但是买个衬衫一定要MUJI的啊!)
于是这时候,一款以匠人工具为LOGO,以“难得的匠心”为核心卖点的手机,出世了。
当老罗在台上大谈他花大力气优化的UI特效时。
你的眼睛看到了匠心、精细、慢工出细活、认真、较真……等等等等
而你的脑子里却在说:
此时此刻,你对这个浮躁、功利、冷漠的世界的一切蔑视和抵抗,就像洪水遇上了豆腐渣工程,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
你认同了老罗
老罗成功地让你认同了他(再一次)
你在心里,已经跟老罗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
此时此刻,所有一年出N款手机的企业,都变成了你们的共同敌人
于是你变成了死忠粉,你有了锤子的情怀
其实,死忠粉(情怀)的本质是:
你认同这个人,你认同他做事的态度,你觉得你们是同一类人,为了让你生存下去,你需要尽力帮助整个群体生存下去,所以你要保护这个群体,因为保护群体,就等于保护了你自己
于是不管这个手机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你都不会管了,一切说锤子手机不好的人,就是在跟你做对。
后来小米也开始玩这一套:
我做一块钢板都这么细致,40道工艺,193道精密工序,怎么样,你们这些“活得认真”的消费者,是否认同我了?咱也是有情怀的人啊
最后总结:
洗脑应用在销售中,最简单那的三个套路:吹牛逼、找例子、找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