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FL超级碗看起来就正好是一把对品牌而言“至为关键的尖刀”。今年超级碗30秒广告定价450万美元(每秒约合人民币94万),能拿下的自然都是豪门,那他们是凭借怎样的策略“让用户到碗里来”的呢?“球员在赛场上卖命拼抢,球又回到了英特尔赞助的队伍脚下,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场比赛无论场边还是球员球衣,都看不到英特尔品牌的任何标记;正自纳闷
间,突然,主队进球了!这时候就见打进关键一球的队员开始异常兴奋地脱衣狂奔,也就在此时,才清楚地看见该球员里面还有一层衣服上赫然写着——
‘intel inside!’”。
想聊聊最近看到2015超级碗当中的几个广告,就想起去年某营销大拿在国外看球回来后讲起的这个故事。故事带出的启发颇多,宇见觉得核心有两条:
1、即便财可通神,广告预算众多,但想要秒杀凶悍的对手,也只能将预算花在至为关键的“刀尖”上。
2、品牌曝光还重要吗?在你有能力成为别人的谈资前,在你有能力向用户的心智植入一个明确的概念前,单纯的曝光或许并不重要。
在这方面,美国NFL超级碗看起来就正好是一把对品牌而言“至为关键的尖刀”。今年超级碗30秒广告定价450万美元(每秒约合人民币94万),能拿下的自然都是豪门,那他们是凭借怎样的策略“让用户到碗里来”的呢?
1、百威——“犬马情”诉说情感联系
短短一分钟,百威讲出一个堪比斯皮尔伯格《战马》的感人故事,新晋代理商Anomaly的捉刀功力由此可见。尽管故事讲得好,情感跃然屏前,但百威的品牌元素植入如此之少,会否让人完全忽视掉该品牌呢?这恰好是百威广告的玄机所在:百威品牌强调“梦想”,作为大众消费品,其目标用户是最大比重的工薪阶层。百威对目标用户的画像是相信“艰苦劳作、简单生活”
的一群人,于是集梦想、力量及劳动自豪感于一身的“男子汉”就顺理成章成其“形象代言人”;一如牛仔是万宝路的完美形象,百威是“男子汉”们辛苦劳作一天
后放松享用的啤酒。
与此相匹配,百威广告多爱用“马”,具体而言是克拉斯代重挽马(Clydesdale),这种源产于苏格兰Clyde的名马体格强健、力大堪重,与“代言人”的现实生活最为般配。
由此可见,百威实际上并不满足于讲好一个故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将这种充满人情味的精神图腾一再重复,构建起与目标用户的情感关联,一如强健温顺的“马”和善解人意的“狗”,百威也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好伙伴”,这种低调的植入看似无形,实则定位清晰可鉴。
2、维多利亚的秘密——善用“视觉锤”
“视觉锤”由定位理论之
父艾·里斯的接班人劳拉·里斯提出,该模型认为:除了语言,品牌还可选择一个强有力的视觉元素来代表自己进入用户心智。拿可口可乐来说,直到今天其早期瓶
身设计仍被大量运用在其广告和产品中。早期的可乐瓶代表了可口可乐最受公众认可的品牌形象,一如谈及耐克,我们就会想到那个经典的“对钩”一样。
视觉“锤”的使用有很多技巧,其中一条是必须和语言的“钉子”配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将品牌牢牢钉进用户的脑海。提到“维多利亚的秘密”,你首先想到的画面
和词语是什么?除非该品牌改换策略,答案在通常情况下都是非常明确的:如果说天使般面孔的模特插上“翅膀”已成其独树一帜的视觉标签,那这则广告则刚好展
现了和语言“钉子”完美结合后的画面,会催生出何种有魔力的渲染效果。
3、麦当劳——为爱买单
广告有几种基本表达形式,过去大多数品牌选择说“我是谁”,通过讲述“我是谁”,告诉消费者“我能给你带来什么”,社交媒体兴起后,越来越多品牌学会了讲述“我与你的关系是什么”,一旦把重心放在“关系”上,广告就能更自由地跳脱出“产品”,去挖掘品牌对用户的深层价值。如果说百威从一开始就属于后者,麦当劳的这支广告则是从前者过渡向后者。这种表达方式的重点既不是“炸鸡”也不是“啤酒”,它focus的方向不是产品,而是品牌在以一种什么方式与他的消费者共鸣。品牌在为消费者提供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
说到这个,下边这则“广告牌上的故事”似乎就很值得推崇了,从中我们难得一见的是麦当劳也可以有某种“人文之美”,也可以阐述某种“精神价值”;谁说炸鸡汉堡的广告就一定非要是我们以为的那样呢。
4、微软——灵光乍现
Estella
Pyfrom是一位特别的教师,她有一个在巴士上的“特别教室”,专门开向那些贫困的社区,为儿童提供上门的教育服务,帮助贫困家庭的青少年完成学习,实
现梦想。Estella把自己的养老金投入到这个项目中,微软为Estella提供了包括设备、软件、服务在内的多项帮助。
不得不说,微
软这个广告本身拍得很赞,遗憾的是微软这个有大爱的品牌,在用户心智中却并不拥有太多对它的爱,这与微软对自己的核心价值始终没有精准清晰的表达有关。换
言之,如果问微软要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我脑海中没有观点,没有画面,甚至似乎连一句清楚的Slogan也没记住。
你是否知道微软过去的Slogan是“Your Potential, Our Passion”(你的潜能,我们的激情)?后来改为了“Be What’s Next”?而微软最新的Slogan又是什么呢?从这个广告来看,倒是与“Your potential, Our
Passion”的表达颇有契合,可惜,微软既没有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个表达,也没有用自己的产品和营销“活出”这个表达,而“Be What’s
Next”则恰恰是去挑战谷歌等巨头的强项,企图颠覆用户已形成的认知,向一个防守森严的敌人正面进攻,这似乎不是融合了更多公益理念的微软所应该秉持的
策略,和采用的表达。
>